什么是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指在电网发生故障导致主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分布式发电系统(例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组等)仍然继续向断电区域的局部电网供电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技术上称为“孤岛运行”。
孤岛效应通常发生在电网的一个区域因为某些原因(如天灾、设备故障、维护操作等)而被切断供电,但在这个区域内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没有检测到电网的断电并自动断开,并继续向这个区域供电。
孤岛效应的风险和问题主要包括:
安全风险:维护人员可能认为线路已断电,安全进行维护工作,但实际上分布式发电系统仍在供电,这可能导致触电或其他危险情况。
设备损坏:在孤岛运行状态下,分布式发电系统可能尝试强行维持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这可能超出其设计标准,长期下去可能导致逆变器或其他电力设备损坏。
电能质量问题:孤岛效应可能会导致局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不稳定,影响负载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阻碍电网恢复:在电网尝试恢复供电时,如果孤岛区域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未能及时断开,可能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同步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为了防止孤岛效应,分布式发电系统一般要装配防孤岛保护装置。这些装置能够检测到电网故障并自动断开分布式生成系统,防止其继续向局部电网供电。
防孤岛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防孤岛保护装置的原理主要基于检测电网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如光伏发电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来实施保护措施。当电网出现故障时,防孤岛保护装置能迅速识别并切断光伏系统与电网的连接,防止孤岛效应的发生。下面将分别先容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主要的检测技术:
被动式检测
被动式检测主要依赖于监测电网的电压、频率、相位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变化来判定电网状态。原理如下:
电压监测:在正常并网运行情况下,电网的电压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电压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电网发生故障。
频率监测:电网频率是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频率的异常变化通常表明发电与负载之间的不平衡,可能是电网故障的信号。
相位监测:正常情况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输出与电网应保持同步。当电网断开时,分布式系统的相位可能会与电网脱节。
被动式检测简单易行,但存在识别时间较长和可能出现非检测区的问题,这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孤岛效应可能无法被及时检测到。
主动式检测
主动式检测通过向电网注入特定的扰动信号,并监测电网对这些扰动的响应来检测孤岛效应。原理如下:
注入扰动:逆变器会定期向电网注入一个微小的电压或频率扰动。
监测响应:在正常并网运行条件下,电网的大容量会迅速吸取这些扰动,因而系统不会观测到显著的参数变化。
判断孤岛:如果电网断开,这些注入的扰动无法被吸取,分布式发电系统会监测到异常的电压或频率变化,从而判断出孤岛状态。
主动式检测相对复杂,但能更快速、准确地检测到孤岛效应,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对电能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扰动的大小和频率,以符合电网规范。
结合被动式和主动式
在一些高级的防孤岛保护装置中,被动式和主动式检测技术常常结合使用。当被动式检测到电网参数异常时,主动式检测会开始工作,以确认是否真的发生了孤岛效应,并采取相应的断开措施。
防孤岛保护装置的重要性
保障电网安全:电网安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光伏电站在发生孤岛效应时若未及时断开,可能会对实行维修或检查的人员造成安全风险,因为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线路是停电状态。防孤岛保护装置能够及时识别并切断电站与电网的连接,避免对维修人员造成伤害。
保护光伏设备:在孤岛状况下,光伏逆变器可能会尝试调节其输出以维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这种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过载或损坏。通过防孤岛保护装置的及时介入,可以保护逆变器和其他光伏系统组件不被损坏,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确保电能质量:如果光伏发电系统在孤岛状态下继续运行,可能无法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和质量。防孤岛保护装置通过断开连接,保证了在电网故障时不会有低质量电能进入电网,从而确保了电能质量。
防孤岛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
GB/T 33593 —2017《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中规定:“分布式电源应具备快速监测孤岛且马上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防孤岛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2s,其防孤岛保护应与配电网侧线路重合闸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时间相配合。”